出院患者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随访、预约诊疗。
一、健康教育
医院实行电话、微信小程序随访或者下乡走访以及院内外大型健康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及控烟知识讲座、医院宣传部门撰写、编辑健康教育、控烟知识及科普稿件并向院内公众号和院外媒体投稿相结合,定期登门进行健康教育及身体检查,帮助患者建立自我健康管理机制,树立良好的健康保健意识及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及时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情况,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沟通理解能力及需求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康复训练指导,使患者及家属的康复保健主观能动性增加,康复管理不断提高。
手术或外伤患者的健康教育:出院当天随访患者,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情况、愈合程度、心理状态、家庭状况后,再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如伤口的卫生、营养及饮食、康复锻炼及注意休息等,并告知患者复查时间和联系电话。
慢性疾病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出院当天随访患者,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用药情况、心理状态及家庭状况后,再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如用药、饮食、肢体功能锻炼指导以及增强抵抗力的方法等,并告知患者联系电话。
产后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出院当天随访产妇,了解生产过程和母子健康情况、家庭状况后,再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如营养及饮食、室内温度和湿度、乳房的卫生、喂奶的方式、婴儿的保养等,并告知患者联系电话。
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特征的改变(如各器官的反应性和敏感性减退,新、老疾病的困扰和社会地位、人际关系变化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产生焦虑、孤独、忧郁和失落、怀旧等心理特征)和文化素质水平的不同,采取亲切性、礼貌性、保护性、艺术性、通俗性语言进行交流,了解和满足患者需要,及时获得其临床和心理资料。详细做好出院后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肢体功能锻炼方法以及学习、生活方式的指导。住院期间,根据不同病情,培养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锻炼,及时给予病人详细而具体的自理指导,以达到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并使病人懂得疾病的危险征兆及防止复发的知识。
出院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列各项:
(一)住院须知。
(二)病人权利与义务。
(三)关于病人特定的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治疗方案的教育和培训。
(四)围手术期宣教。
(五)各种治疗方案的结果和不遵从治疗方案可能导致的结果。
(六)疼痛管理。
(七)有效地使用药物包括潜在药物副反应。
(八)安全有效地使用医疗设备。
(九)药物、食物潜在的相互作用的预防。
(十)营养和康复指导。
出院病人健康教育的书写记录:
(一)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
(二)健康教育评估单。
(三)在出院病程记录及出院小结上记录。
二、出院患者随访
医院对出院患者实行电话回访与登门随访相结合,选择患者出院后二周内完成第一次电话回访,因患者刚出院时有许多不适应情况;随后根据患者要求或实际情况酌情增加回访次数,随时保持电话联系,常规回访时间持续3—6个月。回访人员对难以解决、专业性强的问题,及时请医院专家指导解决。对回访内容做好记录,建立回访档案,统一保存,以便于医院掌握患者的相关信息。
三、出院患者预约诊疗
进行随访预约,根据病情及患者具体情况如需来院复诊的患者,及时联系科室主治医生并制定随访时间表实行预约诊疗,随访内容为询问患者的康复情况,根据患者现有的身心状态及健康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分别给予健康问候、家庭护理指导、心理问题疏导、针对疾病并发症的预防、康复锻炼及健康饮食指导等;同时向患者征求对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就医环境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给需要的患者提供电话专家门诊预约或急诊出诊救护等。
出院患者的管理应严格按随访制度实施,为患者实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对需要再次入院的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实行预约诊疗,直接安排床位住院。由职能部门定期电话抽查,调查健康教育及随访预约的实施情况及出院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